自2019年以来,台州市椒江区积极参与未来社区试点,探索“国企投建管运一体”等特色路径,成效颇丰:已创成城隍浦、云健、云海3个未来社区,心海社区即将完工,其中城隍浦社区为浙江省首批、台州市首个通过验收的未来社区,省委易炼红书记亲临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2023年,椒江区持续聚焦“机制创新、空间腾挪、服务升级”,落地7宗“土地带方案出让”、3宗“闲置地块唤醒”,接续启动12个未来社区的创建工作,精心打造更多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人文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匠心擘画,品质带动创建成色

精细梳理各类资源,协调整合多方力量,充实补强工作专班,编制出台《椒江区全域未来社区创建规划》和《椒江区全域未来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形成一整套成熟规范的创建指引。

一是坚持“片区、社区、小区”相融合。排定三年行动计划,将4个主城区街道82个社区单元,划分成12个片区级“15分钟生活圈”,因地制宜打造5000-7000平方米不等的邻里中心;13个社区级“5分钟生活圈”,结合实际布局2000平方米左右的邻里中心;以及N个小区级生活空间,形成全域未来社区创建“一张图”。在编制过程中注重可操作性,将方案细化明确到每宗具体地块、每处具体房产,排出建设路径、出让计划、实施时间,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滚动开发、批次推进,确保每年有进度、有形象、有成效。目前已创成3个社区级邻里中心,正在实施6个片区级、4个社区级、3个小区级邻里中心,到2026年基本实现主城区生活圈的全覆盖。

二是坚持“分层、分类、分级”相适应。解构职责分层落实,通过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街道主体,国企社区具体实施,科学性遵循导则规范,责任层层落实。尊重事实科学分类,在项目实施前期,高度重视基底调查和民意调研,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职业特征、基础设施、历史背景等要素,按新建类、旧改类、引领型、普惠性4个维度进行排列组合,个性化编制每个未来社区创建方案,形成分社区的现状清单、问题清单、改造清单。立足现状分级投入,既有新建类的“高大上”、也有旧改类的“接地气”。在葭沚、洪家街道,已精心谋划的“一江两岸”、“商贸核心区”等城市核心区域,主要采取新建引领型,如心海未来社区采用TOD模式,人才公寓、轨道交通、集中供暖等“三化九场景”全面落位。在海门、白云街道等老城区,引导开展城市有机更新,主要采取旧改引领型和旧改普惠型相结合,补上公共服务短板、完善社区功能、提升周边居住品质。

三是坚持“政务、服务、商务”相结合。聚焦群众真实需求,以“社区活化”为目标梳理场景应用,根据社区适配情况进行模块化搭建,老年人占比高的重点打造医疗养老、健康生活、社区食堂等场景,突出邻里温馨和人文关怀;年轻人占比高的社区优先设置活力、合作力、创造力等模块,补齐如健身室、和合书吧、小剧场等文体功能,丰富创客、交互、商业等空间。将街道政务项目下沉社区一线,集成政务服务平台搭建24小时自助系统,社区工作人员“坐班制”进驻邻里中心,“最多跑一次”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党员活动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居民议事厅等功能完全融入邻里中心,激活小区自治“神经末梢”。将便民场景形成清单化管理、菜单式服务,使邻里中心变成居民愿意“走进来、坐下来、经常来”的公共空间。腾挪适当空间用于康复理疗、净菜市场、教育培训、咖啡轻餐等社区商业入驻,既能带动群众创业创新,还能用商业收益覆盖部分公共支出。

奋楫笃行,始终凸显为民本色

聚焦城市风貌提升,全面盘活存量资源,因地制宜落位场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未来社区创建路线。

一是突出“改旧、建新、联动未来”,城市更新特色鲜明。将未来社区创建和老旧小区改造,共同纳入城市更新的大框架,通过规划衔接、项目联动、技术共享和资金统筹,同步更新全区未来社区、“旧改”、市政改造项目库 ,实现共建共享、数据共通、进度共管。如开元社区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三库合一”碰撞,打包多个项目“一盘棋”建设,整合多处资产“一体化”改造,统筹多方资金“一揽子”使用。在此基础上,成片联动开展名都锦绣和开元老旧小区改造;考虑到社区范围内基础设施老化,整体风貌不佳,对口袋公园和市政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针对片区范围内空间的缺失,跨区协调土地权属不清的历史问题,利用原公共自行车停车场新建邻里中心,并在设计中保留原有调度功能。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整个片区的城市形象得到切实改善。截止目前,椒江区已实现8个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联动创建,计划到2025年全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按未来社区理念实施。

二是着力“盘活、挖掘、因地制宜”,空间利用灵活多变。主动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存量土地有机更新,有效解决邻里中心空间落位问题。如水门、青啤、东合等7个项目,积极探索土地带方案出让,在建设管理协议中明确规定,邻里中心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等硬指标,摘地后由政府指定单位回购,建设方案由住建和资规部门“双审查”。旧改类的如城隍浦社区利用闲置旧仓库进行“一站式综合体”改造,场景运营上灵活共享;云西社区收回公园管理用房,技术性手段克服改造上的重重困难,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地下空间;百家和社区通过“拉网式”排摸出国有的临街商铺,调配给国企进行“插花式”改造;此外,如和合社区、岭南社区,积极探索零星闲置地、村留地开发利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用于邻里中心建设。今年8月16日,位于都市核心区的一宗4.86亩边角地,以2689万元的成交价由区级国企平台竞得,为全省首例公开出让单独地块、商办结合邻里中心项目,将打造为城市中的“生态绿岛、理想聚落”。

三是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公共服务有质有量。优先落位“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优秀资源,同步实现“硬配套提升、软服务升格”,重点场景全部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将百姓认可满意作为衡量标尺。全省率先尝试国企自营“怡家厨房”和“明和托育”相结合、植入邻里中心“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民生格局进一步成型,带动了椒江未来社区创建的品牌效应。社区食堂为70岁以上老人给予政府补贴,通过错峰用餐和点餐上门,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在云海社区设置“共享厨房”,中心医院5分钟步行可及,家属纷纷预约使用,解决了特殊患者的需求,“方便、实惠、健康”的高频形容词,体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心海未来社区提前落位心海育才小学,多方位进行空间融合,引进名校名师,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在未来社区联动。搭建“三医联动”多维度健康关怀体系,“老有所医”更加个性化、便捷化,成功入选浙江省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试点。

共富蝶变,用心绘就幸福底色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真挚回应群众呼声,致力打造和美家园,让全域未来社区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体。

一是党建统领,红色引擎蓄足治理马力。云健社区为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曾视察并充分肯定“邻里守望”工作的地方。在云健未来社区创建时,突出“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的红色品牌,将党建作为改造的最大特色和亮点,由党委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统领各项建设治理任务,牵头协调解决创建中的问题,统一领导、统盘谋划、统筹资源,强势推进场景建设。红色会客厅生动讲述社区文化,联勤警务室进驻邻里中心,“老兵调解室”等治理品牌叫好叫座,“数智云健”系统搭载流动人口分析、出租房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智慧安防、智慧养老等模块,有效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堵点,创造了一个友邻和睦、活力开放的共享社区,一个乐龄适老、数字综治的智慧社区,唱响了未来社区党建核心引领的主旋律。

二是聚焦需求,多方合力解锁共富密码。以村留地收储开发建设邻里中心为切入点,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除了村民拿到手的“真金白银”,村集体还能购买邻里中心的商业面积,通过持有物业获得长效收益。完善“政府补助、国企让利”等模式,归集民政、卫健、文体、商务等各类资金用于社区服务,“各方出一点”让居民享受到未来社区建设的红利,通过身边小事真正提升获得感,搭建全天候、全人群美好生活链。探索社区居民参与运营的共富模式,利用邻里中心空间创业的,在租金和装修上进行适当补贴,同时以积分兑换的模式给予其他居民价格优惠,鼓励创业者反哺社区。利用已初具规模的国有“青椒集市”品牌,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摊主招募计划,促进线下消费、达成多方共赢。

三是同心合力,社区营造构筑幸福邻里。强化社区营造概念,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居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制定《椒江全域未来社区实施补充意见》,明确相关单位要结合未来社区开展阵地建设,每个单位每年活动不少于4次。从单一的运营主体组织活动,逐步过渡到挖掘社区达人、培育兴趣团体、激发居民活力,推动社区文体、教育培训、社会自治等活动的项目化、专业化、多元化开展,保持社区生活新鲜感和温馨感。加快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缺失问题,打破传统物业服务模式,邀请绿城物业等专业团队参与,结合未来社区创建开展“大物业”和“准物业”体系试点,让“物业管家”升格为“城市管家”。(台州市椒江区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