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应该如何继承】科技的演进在不断丰富人们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在拓展着个人资产的边界。相对于房屋、汽车等有形、有明确价值的资产,手机号、游戏里的装备、各种平台“钱包”中的余额乃至日益火爆的NFT(数字收藏品)等数字资产能否继承,又如何继承?
数字资产
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s)是指企业或个人拥有或控制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或处于生产过程中的非货币性资产。
数字资产的产生得益于办公自动化,数字资产依托电子支付系统而发展,它的前景是可预见的。
数字资产的特点
网络时代的网络会计、办公自动化、电子支付系统平台等使现行的生产方式具有了传统生产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只是依托磁性介质而存在的一连串“0”和“1”的代码。它们虽是数字化商品,却体现出资产的性质,因此不妨称其为数字资产。这种资产的特点是:
1.价格昂贵。由于这些有着特殊用途的应用软件是专门为某一特定工作而研制的,因此其成本比较高,价格也不比厂房等固定资产的价格低。
2.依附性强。应用软件必须得到计算机硬件及系统软件的支持才可以发挥作用,而不能独立存在并发挥作用。
3.互动性强。即使是最简单的应用软件也有一定的交互功能,比如说对操作人员的错误的提示,这是IT行业产品最基本的优越性体现。
4.数量上无限。数字资产作为资产是稀缺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或个人都能创造出数字资产),但它的供应可以是无限的。而有形资产由于企业的财产和存储空间的限制,总是有限的。
5.成本递减。有形资产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数量成正比例关系递增。数字资产的成本主要是在前期的研究开发阶段以及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和其他经营费用,由于数字产品产量的无限性,其开发成本按传统财务会计的方法被分摊到产量上,因此数字产品的成本随着销售量的不断扩大,其成本是越来越低的。
数字资产应该如何继承?
1、增强对数字遗产保护观念的认识
强化全民的数字遗产保护意识,树立社会机构、团体及民间共同关注重数字遗产保护的风气和氛围,把其作为一项政府的国策来对待。确保遗产保护工作这项新时期“国家策略”深入人心。
2、构建数字遗产保护的安全体系
消除信息安全隐患,构建信息资源利用的安全防御体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和危害的产生,从而更好地保护好数字遗产。
3、构建数字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与充实遗产保护的人才信息库
强化遗产保护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培训,通过构建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基本框架、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方面完善功能,加强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充实与建设遗产保护的专家、人才信息库。
4、制定与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强规范化管理,发挥信息安全屏障作用。定期检查网络服务器和网上计算机。建立信息审查制度,对网络上各式各样的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建立在线投诉制度,全天候听取用户反馈的投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法规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法规制度,建立遗产信息收集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监测和防范技术体系,提高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水平。加强信息资源利用的安全保障,更新安全设备系统,设立专职的网络安全员,全天候监测网络运行情况,随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病毒和入侵“黑客”的破坏,加强信息安全形势分析预测,提高安全工作能力。
6、强化信息的安全防范措施,完善数字信息安全技术
保护数字遗产,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的安全利用,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权限控制,(2)数据加密传输及局域网线缆屏蔽,(3)审计功能和报警功能,(4)计算机病毒的防范,(5)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及网络体系对辐射、火、水、雷击等因素的防范,(6)建立有效的数字遗产数据备份体系。